從發展、繁榮到衰落 見證卑省參業20多年
記者湯唯/溫哥華專 世界日報 12.6.2014
被譽為「花旗參教父」的許氏參業集團創辦人及總裁許忠政,6日將與大溫民眾分享創業甘苦與種植秘辛。創立許氏參業40周年,許忠政見證了花旗參在卑省20多年的發展、繁榮和衰落,認為卑省雖無法種植品質優秀的花旗參,但市場需求仍很大且在不但增長中。
許忠政5日拜訪世界日報社長陳敬貴,並接受專訪,暢談談與人參的一世情緣。
出生在台灣澎湖的許忠政,多年前赴美留學,基於孝親而放棄政府公職轉投花旗參行業,40年前與夫人許聖美創建了許氏參業。一路艱辛,草創時期受到白人排擠吃盡苦頭導致血本無歸,後來潛心專研克服萬難,造就今日的花旗參王國。
1990年許氏參業開始開拓加拿大市場,不過許忠政表示,這一路並不容易。美國威斯康辛州花旗參質量好,但產量很低,導致價格遠比加拿大人參高,要說服沒那麼了解花旗參的加國顧客接受價格更高的美國花旗參,根本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他還說,雖然卑省華人眾多,除了香港移民早在移民前已認識花旗參外,台灣和大陸移民對花旗參並不太了解,這也是許氏參業開拓加拿大市場面臨的一大難題。為了更好打開加拿大市場,許忠政通過介紹野山參著手,讓更多顧客了解並信任許氏參業。在向加拿大,特別是卑省推廣美國人參過程中,許忠政也見證並一定程度參與了卑詩參業的發展。
水土不服 仍看好卑詩市場
許忠政表示,卑詩花旗參種植大概從80年代開始,1990至1995年發展最盛,但大概在四年前,已經不再產了。主要原因就是卑詩土壤、經緯度及氣候,並不能產出最好的花旗參。
許忠政表示,當時卑省不少參農向他買種子和請教種參經驗,他也曾一度與卑省公司合作過,卑省曾有四家大型的人參公司,因土地無法種出最佳品質的人參,最終三家倒閉,一家遷至多倫多,結束了卑詩人參業的輝煌。許忠政介紹說,花旗參最佳產地是美國威州,其次則是多倫多,然後還有中國的東北,最後才是卑省。
雖然卑詩不適合種花旗參,但許忠政十分看好卑詩市場,特別是華人移民的不斷增加。他認為以許氏參業為例,未來銷量要增長一倍才算達成自己對這個市場的期許。
海外創業 籲移民先克服語言
已經73歲高齡的許忠政,正作退休準備,計畫於兩年內將生意全部交給剛從哈佛取得MBA學位的兒子許恩偉繼承。許忠政對兒子繼承非常有信心,認為會比自己做得更好。他還說,自己只是個「參農」,未來退休了仍會參與農場,繼續關注他情有獨鐘的野山參。
作為一個成功在海外創業的華人移民,許忠政建議打算創業的新移民,解決語言問題是第一步,語言不通創業之路將更加艱難。他還建議,創業路上不要低估任何困難,計畫要詳盡,要認真評估計畫和可能面臨的問題,而創業也講究時機,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是創業成功的一個重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