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雨及芒種,四野皆插秧。家家麥飯美,處處菱歌長
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中提到關於芒種:「五月節,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。」這是一個農忙的時節,「芒」字指形狀細而尖,會長出細芒的農作物,如大麥、小麥等,在此時節種子已完全成熟,需要趕緊收割起來,讓夏季生長的穀物有足夠長的成熟期。「種」字意即忙著播種夏作的穀類植物,如稻穀、玉米等。因此有農諺云:「芒種忙兩頭,忙收又忙種」。
芒種開始也迎來了華人最重要的其中一個節日-端午節,芒種前後天氣還不穩定,忽冷忽熱,時晴時雨,台灣老一輩常說:「未食五日節粽,破裘毋甘放」,端午節之前就算天氣再熱,也不能把厚衣服和棉被收起來。因為隨時需要防寒。同時,多雨濕熱也是蚊蚋孳生的季節,古人將農曆五月視作百毒之月,因此在端午節時,在門上掛艾草和菖蒲來驅毒避邪,還有飲雄黃酒及在屋外灑雄黃粉,讓蛇蚊鼠蟻不敢靠近,或是配掛加入雄黃、白芷、丁香等藥材的香包來驅邪解毒。
芒種時值春夏之交,雨量豐沛,悶熱潮濕,體內汗液無法發散出來,氣候炎熱也使人發懶乏力,民間有俗諺:「芒種夏至天,走路要人牽;牽的要人拉,拉的要人推。」表示在這個時節,人們濕熱積於體內,導致四肢無力,精神萎靡,加上體力消耗但欠缺胃口,因此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。此時可用清熱利濕的食物,幫助體內排出濕熱,以及生津止渴的食物來緩解暑氣,像是生薑、綠豆、薏米、山藥、瓜類。夏季心火旺盛,要避免熬夜及情緒緊張,多吃苦味食物來瀉心火,例如苦瓜、蘆筍。
運動流汗後要多補充水分及蔬果如甘藍、芹菜、玉米,以維持體內鉀、鈉的平衡,並且勤換衣物或是洗澡,保持身體清爽,因為汗液會引來蚊蟲叮咬,也會引其皮膚疾病。家中可種植香茅、防蚊樹、薄荷、天竺葵等香草植物,使居家環境減少蚊蟲。
這個季節適合晚睡早起,避開陽光直射時在烈日下活動,建議在清早起床後,到戶外作溫和的有氧運動,伸展筋骨,呼吸清新的空氣使心情愉快,接受柔和的陽光,使體內陽氣順應節氣運行。也可以用艾草、菖蒲、紫蘇來做香氛泡澡,促進新陳代謝,使體內濕氣排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