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旗參教父 許忠政 暢談人參一世情

BC20141206B04_photo

從發展、繁榮到衰落 見證卑省參業20多年

記者湯唯/溫哥華專 世界日報 12.6.2014

被譽為「花旗參教父」的許氏參業集團創辦人及總裁許忠政,6日將與大溫民眾分享創業甘苦與種植秘辛。創立許氏參業40周年,許忠政見證了花旗參在卑省20多年的發展、繁榮和衰落,認為卑省雖無法種植品質優秀的花旗參,但市場需求仍很大且在不但增長中。

許忠政5日拜訪世界日報社長陳敬貴,並接受專訪,暢談談與人參的一世情緣。

出生在台灣澎湖的許忠政,多年前赴美留學,基於孝親而放棄政府公職轉投花旗參行業,40年前與夫人許聖美創建了許氏參業。一路艱辛,草創時期受到白人排擠吃盡苦頭導致血本無歸,後來潛心專研克服萬難,造就今日的花旗參王國。

1990年許氏參業開始開拓加拿大市場,不過許忠政表示,這一路並不容易。美國威斯康辛州花旗參質量好,但產量很低,導致價格遠比加拿大人參高,要說服沒那麼了解花旗參的加國顧客接受價格更高的美國花旗參,根本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他還說,雖然卑省華人眾多,除了香港移民早在移民前已認識花旗參外,台灣和大陸移民對花旗參並不太了解,這也是許氏參業開拓加拿大市場面臨的一大難題。為了更好打開加拿大市場,許忠政通過介紹野山參著手,讓更多顧客了解並信任許氏參業。在向加拿大,特別是卑省推廣美國人參過程中,許忠政也見證並一定程度參與了卑詩參業的發展。

水土不服 仍看好卑詩市場

許忠政表示,卑詩花旗參種植大概從80年代開始,1990至1995年發展最盛,但大概在四年前,已經不再產了。主要原因就是卑詩土壤、經緯度及氣候,並不能產出最好的花旗參。

許忠政表示,當時卑省不少參農向他買種子和請教種參經驗,他也曾一度與卑省公司合作過,卑省曾有四家大型的人參公司,因土地無法種出最佳品質的人參,最終三家倒閉,一家遷至多倫多,結束了卑詩人參業的輝煌。許忠政介紹說,花旗參最佳產地是美國威州,其次則是多倫多,然後還有中國的東北,最後才是卑省。

雖然卑詩不適合種花旗參,但許忠政十分看好卑詩市場,特別是華人移民的不斷增加。他認為以許氏參業為例,未來銷量要增長一倍才算達成自己對這個市場的期許。

海外創業 籲移民先克服語言

已經73歲高齡的許忠政,正作退休準備,計畫於兩年內將生意全部交給剛從哈佛取得MBA學位的兒子許恩偉繼承。許忠政對兒子繼承非常有信心,認為會比自己做得更好。他還說,自己只是個「參農」,未來退休了仍會參與農場,繼續關注他情有獨鐘的野山參。

作為一個成功在海外創業的華人移民,許忠政建議打算創業的新移民,解決語言問題是第一步,語言不通創業之路將更加艱難。他還建議,創業路上不要低估任何困難,計畫要詳盡,要認真評估計畫和可能面臨的問題,而創業也講究時機,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是創業成功的一個重點。

種參一世情 許忠政談人生

1DS78393_photo

世界日報 12.5.2014

【本報訊】花旗40年,種參一世情!

許氏參業集團舉辦的許忠政總裁北美地區的巡迴演講會,4日下午在南舊金山市會議廳舉行,吸引近200位僑胞與會,聆聽許忠政的人生故事。

前美國商務部少數族裔發展署副部長董繼玲也遠從華府前來,並頒贈歐巴馬總統的表揚狀給許忠政,表彰許忠政伉儷及許氏參業集團對社區的付出及貢獻;尤其在教育、非牟利組織上的努力及支持。

在台灣澎湖出生及長大的許忠政表示;經營花旗參企業40年是里程碑;他要感謝感恩的人太多,演講會分享希望帶來正面的能量及啟發。提到為什麼選擇種植花旗參為終生志業,他表示原因是:孝順母親、家人受益、自己也得到健康。

許忠政在家排行第十,母親生養了14個孩子。母親原本身體不好,但服用花旗參後大有改善。此外,家人也受益。

許忠政說,他因長期服用花旗參,過去40年只感冒過三次。

洛杉磯演講會後,許忠政義賣珍藏的7支野山參,將善款捐給防癌協會,作為癌症基金。許忠政說,他的處世哲學是誠信,人以誠信為本,做人才能成功。他又有基督的信仰,有了誠信又有了愛,才讓周遭人事物變得更好。

花旗參曾產量激增,不僅威州和加拿大,連中國都有豐富的產量,全盛時高達1千2百萬噸的產量,因而價格下跌。

他說,八位和他一起開始種參的同業都放棄這一行。但近年花旗參價格又漲了三倍。自許農夫的他,賺錢或賠錢都堅持信念。他說,40年耕耘不會畫上句號,而是畫分號,因為哈佛大學畢業的兒子將會繼承衣缽。

演講會場的四周也展示出許忠政的珍藏,有野山參以及有賽黃金美喻的極世稀有人參,價格達60萬美元。當天台上台下互動良好;許忠政的感恩演講之旅下一站是溫哥華及紐約。

 

許忠政不放棄創人參王國

LA20141201B03_photo

許氏花旗參40周年紀念 「參農」回顧從無到有 計畫兩年後退休

記者張敏毅/洛杉磯報導  世界日報 12.1.2014

憑藉一股「傻勁」,在冰天雪地中奮鬥大半輩子的「參農」許忠政,日前迎來「許氏花旗參」40周年紀念。

出生於台灣澎湖的許忠政在威斯康辛州住了大半輩子,他30日到洛杉磯演講,回顧「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」的40年創業之路,以及他和花旗參結下的不解之緣。當播放幾十年前的一段影片時,畫面中許忠政還是個年輕小夥子,手握鐵鏟,在農田中挖坑種植。看到這一幕,年過七旬的他流下激動的淚水。

當「許氏花旗參」從默默無聞發展到如今占全美產量四分之一的行業龍頭老大,且銷遍世界各地時,許忠政從不以企業家或老闆自居,而是謙虛地給自己冠上「參農」稱號。

提起入行原因,他笑言「因為自己有股傻勁」,能倖存到今實屬不易。他說,當年全美只有不到20名參農,除他是華人之外,其他都是白人。最初他只是懷著一顆孝心,希望花旗參給體弱多病的母親帶來神奇療效。他從只有半畝地開始種植,每年都在「冰天雪地」與人參為伴,直到種植人參的土地擴大到300英畝。

正當美國人參市場一片大好,許多人跟風投身種植人參時,全國參農從最初20人暴增至90年代的1000人,全美人參年產量從最初的區區幾萬磅升至250萬磅。隨之導致市場供過於求,全球人參的售價跟著猛跌,「最低谷時,人參外銷價每磅只有12元,還不到成本的一半」。絕大多數參農開始虧錢,甚至陸續退出這一行。

許忠政回憶起最艱辛的時光時說,「能堅持到今天,是因為我沒放棄」。從1996年至2010年,全國90%以上參農都撤資了,其中包括不少華裔參農。他坦言,那幾年他年年虧錢,「但好在繼續堅持,熬過來了」。如今,經過幾十年大浪淘沙後,全美還剩下70名左右的參農仍然堅守在這一行。

洛杉磯40周年紀念活動上,擺滿了他搜集的野生人參。他說,越老越大的人參越值錢,市場上的人參多是10年至20年,「我這輩子見過最好的三棵人參都100多歲了,是我的鎮店之寶」。

他表示,威州花旗參雖然有名,比中、韓、加拿大人參售價高,但產量很低,只占全球人參產量8%。全世界打著「威州花旗參」旗號的人參店,賣的人參八成都不是來自威州。但隨著烘乾、製作等後期加工方法日新月異,「冒牌貨」以假亂真,不僅能輕易騙過消費者眼睛,就連種了一輩子人參的他都難以百分百分辨真偽。

73歲高齡仍然活躍在寒冷的威州,甚至在田地上種植人參,很少有人看得出他還是一位癌症康復者,兩年前才接受攝護腺癌手術。此次40年活動上人參拍賣所得款項,他將全部捐給美國癌症協會,幫助癌友渡過難關。現在他正在籌畫退休,計畫於兩年內將生意全部交給剛從哈佛取得MBA學位的兒子許恩偉繼承,讓他繼續締造第二個40年輝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