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窩新說

燕窩自古以來就是名貴的烹飪食材和補品。大部分歷史資料顯示,華人食用燕窩的歷史始於明朝。關於燕窩食用歷史的起源,有各種各樣的說法,最流行的說法是,中國第一個吃燕窩的人是明朝航海家鄭和。傳說在鄭和下西洋期間,鄭和的遠洋船隊在海上航行時遭遇了風暴,船隊從而遭到重創。風暴過去之後,鄭和的船隊停泊在馬來群島一個荒島處,食物緊缺。然而,船員們無意中發現了在斷石峭壁上的燕窩,於是命令屬下採摘,洗淨後用清水燉煮,用以充飢。數日後,船員各個臉色紅潤,中氣頗足。於是,鄭和船隊在休整好準備回國時帶了一些燕窩獻給明成祖。

根據歷史記載,從明朝開始,燕窩成為了宮廷御膳。明朝的《宛署雜記》一書中提到當時官府的大型宴會上已有用燕窩製作的菜餚。從明代到清朝,燕窩一直是貴族階級得以享用的食物。

燕窩為何如此名貴?

主要有三個原因。第一個原因:燕窩產量低。

燕窩本質上是金絲燕以及同種雨燕科鳥類的唾液凝結而成的巢。只有雨燕科的部分雨燕和金絲燕會用唾液建造巢穴。其他科目的燕子,比如家燕,則是用泥土來建造巢穴的。因此,能生產燕窩的鳥類是稀有的。而且,燕窩的生產有其地域局限性,在全球範圍內,能生產燕窩的地區很少,主要生產地為東亞和東南亞,而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大環境類似,都非常適合金絲燕聚居,而印尼燕窩的產量是最大的,其次是馬來西亞。除了上述的屋燕以外,還有洞燕,洞燕是指在自然野外、沿海峭壁的洞穴中築巢的金絲燕巢。採摘工人會在確認洞穴中的燕群們已經長大離巢後,在洞穴四周架木梯和鐵架幫助攀爬。採摘攀爬的工作非常危險,需要高超的技術與世代傳承的經驗累積才能順利採摘,因此洞洞燕的人力成本也更高,產量也更加稀少而珍貴。

第二個原因:工藝複雜。

燕窩對於金絲燕來說是居住和繁衍的巢穴,採摘的燕窩當中難免有羽毛以及其他雜質。所以在燕窩的生產過程當中,需要以人工剔除雜質。據說,一個專業的挑毛師要想挑出一盞達到市場要求的燕窩需要40分鐘左右,一天下來大概也就只能挑出8盞到10盞。而且,挑毛師的挑毛工藝也是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的,因此人力成本十分的高昂。

然而,經過挑毛師挑毛的燕窩也不是完全沒有雜質的,燕盞中多少還是會殘留著些許細毛,所以在食用燕窩之前,還是要將燕窩泡水並且去除雜毛。

第三個原因:燕窩富含唾液酸。

經專家分析燕窩的成分,除了豐富的蛋白質外,還有18種氨基酸、多種礦物質,而其中最有價值的成分就是唾液酸。唾液酸主要作用有抗氧化、提高免疫、延緩衰老、改善膚色、促進新陳代謝等。燕窩當中的唾液酸含量可達10%左右,是其他食物無法比擬的。

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燕窩培育技術的進步,現在的市場上有大量的燕窩。燕窩不再是普通人無法消費的產品。區分和比較各種燕窩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是一個難題。在很多消費者的印象裡面,以顏色分類是較為直觀的分類方式,通常分白燕,金絲燕及血燕,而顏色的不同實際上是由鳥的種類,食物及環境不同而引起的,通常屋燕很少有血燕,市場上也有很多仿貨,在此就不作羅列。對燕窩比較科學的分類是按照燕盞的大小分類,有2A,3A,4A等,A代表的是燕盞最寬的地方的寬度,數字越大說明燕盞越大。各家標準不同,因为各家的工序也不同,像是否有保留燕窩邊角、產地不同燕盞厚薄度不同、燕窩含水量程度不同等,均會影響其規格上的分級 ,所以挑選燕窩不能只看燕盞的大小,也要看燕窩的純淨度,以及產地等等,以此為依據,才能挑選出最好的燕窩。

燕窩對現代人有著多種益處。現代人工作忙碌、精神緊張,常常熬夜加班。燕窩具有滋陰潤燥、美容養顏,以及增強免疫力等功效,可以消除疲勞,提高人的睡眠質量。即使是在忙碌的當下,燕窩也是值得嘗試的保健品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