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盆菜起源,相傳有幾個說法。流傳最廣的說法,源於宋末亂世,已有數百年的歷史,是一種雜燴菜式。與煲出來的閩菜佛跳牆不同,盆菜以燉煮為料理手段,因使用的食材高度類似,常被稱為廣式佛跳牆。盆菜在製作時,食材按次序一層一層的由下至上疊放進大盆中,最上層會放些較名貴的食材。盆菜食材豐富,象徵豐衣足食;同時也寓意吃的人都能賺到「盆滿缽滿」。現在盆菜款式多采多姿,已成為廣東及香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,尤其農曆新年,儼然全家團圓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式。
食材
乾鮑或罐頭鮑魚,花膠,海參,北海道干貝,油炸大蝦,燒鴨,紅白蘿蔔球,枝竹,魷魚,香菇,鯪魚球,鵪鶉蛋,青花菜,西生菜,紅棗,蔥薑
調味料
蠔油1湯匙,醬油1湯匙,高湯1碗,太白粉1湯匙,胡椒粉1茶匙,麻油1茶匙
做法
- 事先將海參、鮑魚、花膠泡發洗淨備用。
- 北海道干貝放在小碗中加開水半杯浸泡1小時,連同泡干貝的水一同放入蒸鍋蒸20分鐘備用。
- 乾魷魚泡發後斜刀切花,切小塊,放入滾水中川燙備用。
- 取一大盆,先將西生菜及青花菜置於底部,再依序加入紅白蘿蔔球、枝竹、鵪鶉蛋及魚丸,接下來放入油炸大蝦、燒鴨、香菇及魷魚,最上面舖上海參、花膠、鮑魚及干貝,最後加入紅棗。
- 起油鍋,爆香蔥薑,倒入蠔油、老抽,炒出香氣,加入干貝水,煮滾後,淋入米酒及胡椒粉調味,倒入高湯煮滾,撈出蔥薑,將調好的太白粉水分次倒入鍋中勾芡,再淋上少許麻油。
- 將煮好的高湯芡汁淋在盆菜中,續用小火燉煮至香味撲鼻,金玉滿堂大盆菜就完成了。